“由于害怕被社会或群体孤立,在不同于自己观点的舆论环境下,个体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观点。”1974年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依曼首次提出“沉默的螺旋”,至今已发展36年。该假设在发展过程中遭到诸多质疑,主要集中在个体对社会或者群体孤立的恐惧上。
随着网络时代来临,有学者称:“沉默的螺旋随着网络匿名性的特点而衰退!”随后有传播学家、社会学专家也表达了不同观点。笔者在工作中发现,网络不仅存在沉默的螺旋,并且所谓网络营销展业的发展壮大,依靠的恰恰是论坛、BBS、QQ等虚拟群体社区中普遍存在的“沉默的螺旋”。
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公司纷纷参与到与中国的网络营销合作浪潮中,他们看重的不仅是营销推广,关键在于对网络虚拟社区中负面信息的把控。
网络营销公司的重要的环节是拥有大量不同ID(注册用户名)的合作者,大公司多为自建队伍。这部分群体具有跟帖、回帖的重要工作,这与制造与利于客户或网络推广公司的“舆论环境”有重要关系。因为每回一帖,公司回复给该合作者五毛钱(有的更低),在业界这部分群体被称为“五毛党”。
当网络公司在相应的论坛发出主贴后,将会有大量的“五毛党”根据公司指令进行回帖。
例如,某推广公司给某饮料服务时,打出“喝垮***”大获成功。此案例的成功,时值我国遭遇大地震,各地纷纷捐款,而该公司率先以民营公司的名义创造了企业捐款的最高额,一个亿,同时由于央视平台的传播,广为全国人民所熟知。
当众多论坛打出“喝垮***”时,大量“五毛党”开始跟帖。支持与反对的比例控制在是7:3。原因在于全部是赞成有虚假成分,有反对更显真实。
支持声音占有绝对优势的前提下,不明情况的网友收到转帖,并由此开始影响非五毛党成员的普通网友。
很多网友并表示出顺从,并在“喝垮***”的声音中,延伸到***是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网络公司很好的把控住该细节,再次推出“捐款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的帖子。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网友的跟帖,再次在网络的虚拟社区内掀起热潮,并在终端有效拉动销售。
而在帖子刚刚发出时,很多网友并不在意,更有网友或五毛党提出这是商业炒作。但在五毛党大量的回帖中,这个声音被淹没,支持的声音占据了绝对优势,很好的控制了“舆论环境”。收到该贴的很多网友开始选择沉默,甚至逐渐改变了态度,选择支持该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