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的一切竞争力源自品牌,“做品牌”是这个地方企业独特的能力禀赋,而且它们已经建立起了难以逾越的竞争门槛。不过,品牌真的是晋江内贸企业获得市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么?层出不穷的晋江品牌在未来是否还具有更广阔的生存和扩张空间?
跟劲霸男装里的很多人一样,劲霸副总裁连进是个十足的“茄克迷”,即使是此次由次贷风暴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经过他的一番诠释,也跟茄克衫息息相关:“这次的经济危机说到底,就是穿茄克的打败了穿西装的”——在他的眼中,“穿茄克的”代表那些干实业的人,“穿西装的”则代表那些从事金融地产交易的人,这一次的经济危机,最终会让人们放弃凌空虚蹈的资本运作,重新回到胼手胝足的创业时代。
尽管去年灾难性的股市表现延缓了它上市的步伐,但2008年劲霸的销售并没有太受到经济形势的负面影响,仍然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毕竟现在内贸企业比外向型企业的日子要好过很多,而且根据劲霸富于中国本土特色的市场定位,它的目标客户群是包括“领导干部、公务员和中小企业主”在内的本土“创富族群”,他们也是此次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小的群体。春节刚过,跟往年一样,劲霸就在晋江镇上的厂门口前支起了一块招工的牌子,三三两两的工人时而走来询问,丝毫不见萧瑟气象。
跟东莞等外向型经济集中地区的企业目前大批陷入减产、裁员的状况相反,今年的晋江企业跟往年一样,仍然在为劳动力的短缺而发愁。在一场招聘会上,晋江三大鞋材巨头之一、现在也开始自创品牌的国辉光针车工就要招800人,成型工400人;乔丹一口气也要招1000多人;为了招到合适的熟练工,特步等厂商甚至在晋江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帮助下,跑到了广东等地去招工。
不过,这种风景这边独好的气象只是晋江的一半,另一半则也是环球同此凉热。从去年开始,曾经一度占据晋江经济总量60%以上的外向型经济部门,跟国内其他地区的外贸企业一样,也遭受到了全球市场需求急剧下滑的冲击,陷入了停工停产、资金链断裂等窘境,虽然具体的情况因行业、因企业、因产品而各不相同,但从总体上来说,晋江的外贸和内贸经济部门呈现出了冰火两重天的对比。
这种鲜明的对比状况无疑将会让晋江的品牌神话更加深入人心,那就是晋江的一切竞争力源自品牌,“做品牌”是这个地方企业独特的能力禀赋,而且它们已经建立起了难以逾越的竞争门槛。不过,往往越是认为不言而喻的东西也就越值得一探究竟,品牌真的是晋江内贸企业获得市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么?层出不穷的晋江品牌在未来是否还具有更广阔的生存和扩张空间?
泉州、石狮以及晋江
如果我们按照惯常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对一个地区经济进行分析的思路来看待晋江,首先试图对晋江的历史追根溯源,对晋江的地理区位优势进行分析,那么我们恐怕会大失所望,这个地方的底子实在是太薄弱了。
晋江原来是大泉州的通称,它的名字源于泉州旁的一条江。古时的晋江涵盖了今天的泉州、石狮和晋江三地,而前两个地方都拥有比晋江更为悠长的文明和商业史:泉州是马可.波罗口中的“世界之城”,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石狮在改革开放初期则是商品经济最早的热点地区之一,石狮的服装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吸引着全国的商人去进货。而现在,这两个城市的经济被晋江远远甩在了身后。
我们现在所说的晋江市设立于1992年,当初是一个由泉州代管的县级市。它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东北临泉州湾,东接石狮市,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与金门隔海相望。跟大部分闽南地区一样,晋江自古人多地少,土地盐碱化厉害,有效耕地的稀缺严重掣肘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生存,很多晋江人在“下南洋”的大潮中去菲律宾、新加坡等地谋生,菲律宾首富陈永载就是其中的代表。
闽南人有着强烈的“根源”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南洋华侨开始了大规模回流。在影响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四个最重要因素(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中,侨乡的回流直接带来了信息流和资金流。尽管当时归国侨胞带来的零碎信息与今天信息流的概念不可同日而语,带回的资金流也远不是海外侨胞衣锦还乡回报故里的大投资,很多仅仅是购买必要生产工具的初期投入,但这却成为拉开晋江与其他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起点。
由于没有规模化生产的成本投入,也没有生产技术,此时大部分晋江企业做的事情就是对国外服装、玩具等技术要求不高的产品进行仿造,俗称“国产小洋货”。短缺经济造成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形成巨大差距,这使得“国产小洋货”大受欢迎。
高额的市场回报激发了当地农民多年来一直被压抑的经商积极性,而改革开放使得这种积极性合理释放。很快,晋江就形成了利用侨乡海外资金、技术,大办联户集资乡镇企业,开展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配套和补偿贸易的独特发展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晋江模式”。在上世纪80年代,“晋江模式”作为求解乡村工业化的有效范式与“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三角模式”一起并称为我国四大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晋江已经成为福建省的第一经济强县,形成了纺织服装、制鞋、陶瓷石材、食品、制伞及玩具业等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其中服装、制鞋、食品形成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包装的完整产业链,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外部经济环境的开放,晋江企业开始主要出口海外市场,尤以为国际代工为主,与中国制造的另一个代表城市——东莞十分相似。但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两个城市的现状却迥然相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就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崛起的晋江自创品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