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有机会读到史玉柱在央视《赢在中国》节目中的点评实录,发现有许多金玉良言。相比于其他几位嘉宾评委,史玉柱的经历更跌宕起伏,有过巨大的成功,也有过灭顶级的失败,屡次东山再起,很多点评来自他自己血的教训。正如他所说,“成功的时候作的报告,大部分是虚的,只有失败的教训才是深刻的,才有含金量”。另一方面,现在的史玉柱不再以企业形象代言人的身份放豪言、博眼球,上节目时作秀的动机较少,说话也就更实在。因此,在征得巨人网络公司的同意并进行补充采访后,记者从中筛选总结了一些做企业的理念,供创业者参考。
宁可错过一百个机会,也决不错投一个项目
史玉柱一再强调,公司的业务要简单再简单,要能用一句话,最好是不带标点符号的一句话,把公司的业务说清楚。不太了解的事不要做,要做你擅长的事、最喜欢做的事。对未来10年做一个大致清楚的规划,比如我将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然后据此规划,把与此目标不相关或关系不大的业务,该砍的砍,该甩的甩,集中精力攻克一点。认准一个行业,就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专注于此,不要三心二意。
不能理想化,你看到的“商机”不一定存在
史玉柱说,搞互联网的人,99%都把未来想得很美好,可事实不一样。要成为1%那种冷静的人。
有一种理想化,是眼界不宽、调查不细、思考不远所致。有一个创业者要创建网上购物中心,他一口咬定马云不会去做B2C,实际上马云旗下的淘宝网已经推出了B2C模式的淘宝商城,电子商务专家也已分析指出,C2C模式在中国只能长期维持免费格局,拓展到B2C模式,是淘宝网加快赢利步伐的必然选择。这些信息,全国媒体不乏报道,作为一名“业内人士”不应该不知道,但他只是一厢情愿地想象,B2C市场不可能一家独大,以马云的性格要做就做最大的,所以马云不会去涉足B2C。此时马云就坐在点评席上,大概是不会把这样一个创业者当作潜在的“竞争对手”了。
另一种理想化,是不善于从历史教训中总结出真正的规律。还是淘宝网的“潜在对手”,一名创业者的参赛项目是打造社区电子商务平台,把社区的商业服务资源整合在网站上,让居民坐在家里就能看病买药、叫外卖、缴纳物业费、申报维修等等。这位选手表示,他认为淘宝网发展缓慢,因为它的模式不对,互联网应该更多地服务于百姓身边的现实世界,而淘宝网是个虚拟商店。其实,他的项目一点也不新鲜,10多年前因特网在中国还叫做“信息高速公路”的时候,记者就参观过类似的构建;10多年来,互联网在中国普及率日益提高,宽带上网几乎取代了窄带拨号,类似的社区商业网计划也是屡见不鲜,有电信和有线电视这种直接进入终端用户的“牛”运营商,也有民营的,但从来没有成功先例。成功的,C2C例如从易趣到淘宝,是依靠一个最庞大的用户基数,满足“长尾”需求;B2C如当当网、卓越亚马逊,是依靠集中采购和配送来降低价格。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面向全国的供应商和消费者,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配置资源的功能,这一个关键点恰恰是社区商业网无法拥有的,不幸的是,它却被一些人当作了缺点,反其道而行之。
当然,看上去非常大胆、超前的商业计划不一定都是错的,伟大的公司起步时往往是疯狂的、常人不理解的,但是,现在是经济紧缩阶段,风险投资商对投资极其慎重,一些需要大量资金的好计划很可能就此胎死腹中。其实,就算是在红火时期,风投争抢的投资对象也只是那么几个而已,它们成功以后高调宣扬,结果给社会大众造成了错觉,以为风投都像电影《非诚勿扰》里的“范伟”那么人傻钱多好忽悠。所以,不要去吓唬投资人。
记者听一位朋友转述朋友的朋友的创业宏图——初出校门在大城市谋职的年轻白领,月收入不高,用于租房的资金预算显然难以满足他们对住房的要求,群租、合租还会牵连出无穷的麻烦,他从需求与供给的不匹配中看到了商机,打算创立一个白领租房公司,在本市各区收集一批房源,统一装修、统一管理,价廉物美,相信能受欢迎。另一位有经验的朋友听后当即评点,这个商业计划的原型可能是MBA教材中的某个案例,现实需求确实是存在的,但为什么没有人做过呢?必定有原因。而且,房源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回收期又长,创业者如果没有自有资金和房源,哪里去找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