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成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加,活力显著增强,我国有中小企业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而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普遍较弱,品牌集群效应差,中小企业如何走品牌之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品牌经营的困境
1. 品牌集群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品牌意识淡薄,认为品牌建设只是大企业应做的工作。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管理者热衷于短期利润,热衷于做贴牌。许多中小企业对品牌集群认识较为肤浅,对如何去创建品牌集群、品牌如何定位还理解得不够。面对同质化生产、恶性价格战等诸侯经济现象缺乏思考。因此,整合资源、产生区域品牌合力,是中小企业所共同面临的挑战。
2. 资金、营销人才匮乏
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使得银行惜贷,金融部门对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又进一步加强,导致信用能力低的中小企业普遍借贷困难。据统计,我国60.5%的中小企业没有1~3年的中长期贷款,即使获得中长期贷款的中小企业,其借贷资金的满足率也较低,其中能满足需要的仅有16%,52.7%的中小企业部分满足需要,31.3%不能满足需要。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存在着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融资能力差和管理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资金不足不仅妨碍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瓶颈。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就必须接受新的市场营销观念,抛弃原有的产品生产观念,但是众多中小企业营销人才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
3. 同质化经营导致恶性竞争
中小企业缺乏对品牌战略的正确理解,许多企业没有品牌,即使有品牌,这些品牌核心价值定位不清晰,缺乏个性,品牌定位雷同的问题困扰中小企业。许多中小企业依托当地资源进行生产,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因此,自相残杀的价格战成为许多中小企业的唯一选择,其结果是行业利润减少,整个行业处于无序的价格竞争之中。这种行为既损害了自己,又殃及了同行,不仅企业难以突出重围,反倒使整个行业陷入困境。
二、区域品牌集群及优势
1. 品牌集群的涵义
品牌集群是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即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
品牌集群是指产业在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制造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企业和企业所属品牌的商誉总和。品牌集群实质上是消费者对某一地域的产品的整体印象和评价,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提炼和整合,因此它具有更广泛、持久的品牌影响力。品牌集群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区域性。它一般限定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内,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并为整个地区相关企业服务;二是品牌效应,往往代表一个地区产业产品的主体和形象。
2、品牌集群的优势
区域品牌集群具有很高的经济规模性。企业采取集体行动——构建区域品牌这个公共产品。区域品牌是一种公共物品,它具有外部经济性的特征,集群企业能分享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即企业层面的规模报酬不变,社会层面的规模报酬递增,这种外部经济给集群企业带来几个方面的好处:技术的外溢,共享的劳动市场,共享的中间投入品。一个良好的区域品牌集群具有正向外部效应,能给企业外部造成积极影响,许多企业通过“搭便车”来共同分享利益,导致企业效用增加或成本减少,有助于本区域内企业品牌的成长,产生区域集群品牌的搭载、辐射和协同效应。
集群品牌有先天的成本优势,区域内的中小企业能技术互补,从互补资产和知识联盟中获得收益,加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