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不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表征。品牌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与影响力。“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品牌作为“无形的手”,能托起一个产品,也就能托起一座城市。
品牌城市的塑造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由城市品牌上升到品牌城市,即先培育城市的知名品牌,再通过这些城市品牌建设品牌城市;二是由品牌城市推动城市品牌,即先通过城市经营、规划、管理,改善优化城市环境,再以良好的城市形象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塑造城市品牌。前者以青岛为代表,后者以大连为代表。大连和青岛作为我国的两座极具代表性的城市,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它们通过实践两种不同的经营模式,既创造了各自不同的城市特色,也对城市经济的后续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它们的成功经验和得失告诉我们:没有强势工业品牌的城市,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没有强势工业品牌的地方,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
一、两种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和思考
1.大连以环境经营为特色,创城市品牌模式
大连的城市建设无疑是一个突出的品牌,这个品牌的创立者是以原市长薄熙来为代表的市党政领导。薄熙来的“城市革命理论”第一次提出把整个城市资源当作国有资产来经营,即把经营城市作为突破口,将城市作为最大的产品来规划、设计、建设和经营,营造城市最佳投资环境和最宜人的居住环境,以城市的知名度和品牌吸引国内外商家来此投资,吸引国内外游客来观光、游玩和购物,从而为城市的发展争取到足够的资金,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为环境经营模式。
环境经营模式的发展需要有城市的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为前提条件。在这方面,大连市可谓得天独厚。大连市地理位置优越,地处辽东半岛南端,是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同时又是欧亚大陆的东桥头堡,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地商贸往来频繁;大连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海滨风光与山水风光共存,原有的城市规模大,城市基础好,城市化水平居全国前列。以上优势都能在环境经营模式的战略下得到充分的挖掘、发挥和提升。
2. 青岛:以产品名牌为特色,创品牌城市模式
与大连不同的是,青岛市工业名牌远远大于城市品牌。青岛企业的品牌在全国是有名的,形成了以名牌企业集团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国家工商总局第一批公布的中国驰名商标共153个,青岛有8个商标上榜,在有了企业名牌之后,青岛开始建设城市品牌,即通过发展工业项目来吸引投资,通过产品的输出来获取收入,从而带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这种方式可称为产品品牌经营模式。
产品品牌经营模式以创造知名品牌为经济发展赢得收入,其发展的路径是:“产品品牌、产业发展——相关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改善与优化”。这种经营模式依据品牌产业及相关产业网络效应和聚积效应的发挥,具有强大的后发优势,能够很快提升城市的品牌。
3.两种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
青岛市“学大连、赶大连”,一直学到新世纪。1994年,时任青岛市委书记俞正声提出向大连学习以来,但综合经济实力远远不及大连市。到2000年,青岛与大连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大连经济实力远远小于青岛经济实力。
品牌城市青岛超赶城市品牌大连的事实不由得使人们思考两个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迥异。一般说来,产品经营模式投资少,见效慢,后劲却很足;而环境经营模式投资大,见效快,却后劲不足。近年来“大连模式”所显露出来的后劲不足与青岛的赶超便是最好的实证。产品经营模式一般适合于成长初期和成长中的城市,此时城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城市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进行大规模环境建设,只能通过加快工业发展,才能取得经济效益。相反。环境经营模式则适合于成长中后期或走向成熟的城市。此时,城市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已趋向高级化,各种城市病日益严重,城市面临继续发展的问题,通过环境战略,增大其后劲的潜力,维系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对于现阶段的绝大多数城市来说,两种经营模式中的产品经营模式更应该为我们所重视,因为只有产品及其依托的产业才能维持城市的生产性功能,才具有再生性,产业的支撑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但是,二者又不能截然分开。因为产品经营模式需要环境经营模式提升和巩固,而环境经营模式则需要产品经营模式作为基础和依托。
两种模式中,产品品牌模式更有根本性,因为只有产品使其依托的产业才能维持城市生产性的功能,才能有再生产性,产业经济是灵魂。但是两者不能截然分开,因为产品模式需环境模式的提升,而环境模式需产品模式来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