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逆势提价 涨价动机遭质疑
从昨天开始,沃尔玛、大润发等超市的惠氏奶粉,将逐一换上提价后的新标签。雅培、多美滋等多个洋奶粉也在陆续更换包装,曲线涨价。有专家质疑,国际奶源在降价,洋奶粉却提价,大有“借题发挥”之嫌。
“洋奶粉”集体提价
记者昨天走访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等超市实地了解情况。在沃尔玛塘桥店,惠氏中国的工作人员介绍,当天开始,2段(7个月-12个月)的价格从178元上调至185元,3段(1岁-3岁)的价格从150元上调至176元,4段(3岁-7岁)的价格从136元上调至148元。大润发大宁店、沃尔玛五角场店均表示,已接到提价通知,会在近期完成提价工作。
“此次提价为二、三、四阶段产品,为了平衡市场价格,公司销售量最大的一阶段(0-6个月)产品不在本次提价范围之内。”惠氏中国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这次出厂价上调的平均幅度为7%,零售价则由各终端自己决定,调整工作估计8月初全部结束。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雅培、多美滋等“洋奶粉”正陆续更换新包装,“涨”声四起。家乐福曲阳店这几天陆续上市的雅培奶粉新品,价格比老产品贵了约10%。记者在沃尔玛五角场店也发现,标有“优抗力”的新包装多美滋已全新上市,1段(0-1岁)价格提至75元/盒,3段(1岁-3岁)提至52.4元/盒。
而国产奶粉价格暂时按兵不动。据了解,光明、伊利等国产奶粉目前没有调价计划,有的国产奶粉甚至还有促销活动。
成本压力何在
前两年,“洋奶粉”一年内提价两三轮,最近一次调价在去年4月份,此后价格一直保持稳定。那么为何要在现阶段提价呢?
对于提价原因,惠氏中国公司解释,因为之前在中国销售的奶粉都是在新加坡生产的,现在市场供不应求,新加坡的生产无法满足需要,公司将一部分生产基地转移到欧洲和澳大利亚。而转移基地后,包括关税、运输等企业成本相应增加,因此零售终端也相应涨价。
记者从其他外资奶粉企业中获悉,去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洋奶粉”在国内的销售量增大,市场供应紧张。日本明治乳业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市场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公司未有提价通知,不过明治奶粉在国内没有加工厂,全是直接从日本和澳大利亚罐装进口,因为关税一直很高,再加上汇率方面的因素,成本压力较大。
质疑涨价动机
业内专家指出,按照产品定价原则,最主要的是根据原材料成本来定价。在国际乳制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同时,“洋奶粉”逆势涨价,有“借题发挥”之嫌。
目前奶粉主要原料进口基粉价格为2万元—2.1万元/吨,而去年同期进口基粉价格为4万元—4.5万元/吨,价格跌了一半。其他原材料乳清粉、营养素、包材等价格也都没有涨价,甚至还稍微下滑。
在国际市场上,乳制品价格在大幅下降。记者从海关总署官方网站上看到,今年1月至4月我国奶粉进口量倍增,而进口奶源的价格每吨为1827美元,同比下降35.8%。业内人士分析,进口奶源价格下降的原因是全球牛奶增产,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外奶源地今年陆续进入产奶高峰期,比如今年新西兰的牛奶产量将增加到1635万吨,比上一产季提高8%。
专家质疑,“洋奶粉”此时涨价,有借题发挥之嫌。去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乳品消费低迷,而属于刚性需求的婴儿奶粉市场相对较稳定,目前国内消费者的消费目标已大量转移到洋品牌奶粉。据海关部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关区共进口乳制品7.75万吨,同比增长39.4%。有专家认为,此次涨价背后,彰显的是外资奶粉企业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有越来越强的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