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光明观察)李靖:仇和牌白酒跟到云南是登场的权利与政治的开放?
云南市场惊现一个叫“仇和牌”的白酒。该酒云南市场销售负责人称,“仇和牌”白酒产自江苏,因仇和调任昆明,所以希望借仇和的名气开拓云南市场。昆明市委宣传部称,尚不知此酒。
笔者注意到,“仇和牌” 白酒经媒体报道后,眼下已成为网络地带的热门话题。网友的跟帖也已铺天盖地,赞者有之,骂者有之,冷眼旁观不置可否者亦有之。在这个开放的社会,人人具有评说的权利,对新生事物的评判早已没有固定的答案。笔者以为,“仇和牌”白酒完全具备登场的权利,我们无需厉声喝止。
喝止“仇和牌”白酒的言论认为:一、“此白酒商标侵犯仇和的姓名权”;二、“此白酒商标涉嫌违法”。这两种担心都是正常的,但事实上,仔细研读背后的新闻后,便能打消担心的念头。
首先、“仇和牌”白酒的准确读音为“仇(chou)和牌”白酒,与仇姓的仇“qiu”相差甚远。取名如此基于两点,一是希望借酒消除仇恨,万事以和为贵,这正是当下和谐社会追求的主题;二是借名人效应打开市场。众所周知,“仇和牌”白酒能迅速在网络上叫响,全因公众人物仇和的影响。其次,“仇和牌”白酒曾经确因注册商标证书还没下发便开始卖酒,因此惹来查封的后果。该酒厂有关人士表示,目前他们使用的商标是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合法,酒质也是过硬的,不存在压力。
以此观之,“仇和牌”白酒具备自由登场的权利。此外,笔者还看到政治环境的宽松与和谐。如今的政治环境已不是一板正经,走向了宽松与自在。政治人物也不再是不接地气的高高在上,变得随和大众化。在宽松的美国政治环境下,人人都可以拿政治人物哪怕是总统当嚼头,这恰恰促进了公众与政治人物的亲切感。
所以,我们不妨给予“仇和牌”白酒一些掌声以资鼓励,欢迎它以优质的产品进入公众生活。
(人民网观点评论)余兴辉:“仇和牌”白酒后劲有多大?
据6月28日《新京报》报道,云南市场惊现一个叫“仇和牌”的白酒。该酒云南市场销售负责人称,“仇和牌”白酒产自江苏,因仇和调任昆明,所以希望借仇和的名气开拓云南市场。昆明市委宣传部称,尚不知此酒。
该酒外包装上有醒目的“仇和”两个红色大字,酒瓶上也有“仇和”两个烫金大字,边上还有“和谐酒”三个字。“仇和牌”酒产自江苏宿迁,去年9月进入云南市场。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名声在外,可以用半年的时间把原来民居密集的地方变成八横八纵的步行街区;可以在三天以内办妥一个庞大的投资项目;甚至可以在两周之内将一个原本垃圾成堆的县城变得干净整洁。“仇和牌”酒的出现,粗粗一看,以为仇和是白酒代言人,或这位“铁腕官员”为推动当地酒业发展又出了新招,甚至不惜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白酒。醉亦思酒厂厂长解释,“仇和”商标与仇和姓名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仇和”白酒的“仇”是“仇恨”的“仇”,与仇姓(音qiu)的“仇”不同,取名“仇和”,是希望即使有仇恨,喝了该酒也要以和为贵。“仇(chou)和牌”白酒市场不好做,因为仇和在江苏任职多年,现调到昆明,名气大,“同字不同音,借助名人效应开拓市场,可以省很多广告费用”。
应该说,“仇和”牌白酒与一段时间以来网友热炒的“娱乐市长”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当地都是举足轻重的地方官员,都以别开生面、大众化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因此,“仇和”牌白酒具有标本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改变了群众眼中官员总是板着脸孔、高高在上的样子。
当然,此类事件应依法进行,不能侵犯个人的姓名权。
据报道,2001年宿迁市工商局等部门出动20多人,突击检查沭阳县醉亦思酒厂,查出大量“仇和”牌白酒及带有标志的包装箱等物。当时媒体报道称,时任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的仇和说:“听到这件事时,感到很吃惊,我希望执法部门能依法办事,能把我和普通公民一视同仁。”不过,该厂遭到宿迁工商部门查封。被查封因注册商标证书没有下发便开始卖酒。2002年3月,他们注册的“仇(chou)和牌”白酒商标证书下发后,他们一直在卖“仇和牌”白酒。
对于是否担心再次被查,“仇和牌”白酒厂有关人士表示,曾多次咨询公司法律顾问,“我们使用的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合法,我们的酒质也是过硬的,我们不存在压力。”当然,白酒就是白酒,“仇和”牌白酒,冠以“仇和”德品牌,仍然要按市场规则运作,但还是不妨给“仇和”牌白酒一些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