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春节期间,记者就曾赴河北养牛大县行唐调查国产奶粉企业生存情况。这里作为离北京较近的奶源地,吸引了三鹿、伊利、蒙牛、旺旺等国产乳品企业在此扎堆。但遗憾的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奶源地的鲜奶收购秩序极其混乱,各家企业无力控制。而在原材料上涨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此时的三鹿已经挣扎在经营困难的边缘。
三鹿集团财务人员——企业无力控制奶源,供应商一直往原料里加水和“其他东西”。出事只是时间问题,因为企业扛不住亏损的时候,就会“敞开收购,什么原料都要了”。
价格干预导致企业亏损
在三鹿集团见到这位财务人员的时候,他正在给集团做亏损报表。他这样描述三鹿当时遇到的困境:目前情况很艰难,现在一个月生产300多吨奶粉,每吨亏三、四千元。主要的原因是原料涨价,但奶农挣不到什么钱,他们也面临饲料涨价的难题,还有奶农做不下去杀牛的。主要的钱被收奶的二道贩子赚了。他们压奶农的收购价,还往牛奶中添水和其他东西。
鲜奶涨价对奶粉企业的影响是致命的,奶粉生产的主要成本是鲜奶。一吨奶粉需要4吨鲜奶,婴儿奶粉更贵,原料、设备要求更高。奶粉的主要成本是鲜奶,每吨4500元的奶粉鲜奶价格就是2500吨。
中国的通货膨胀正在高位运行,政府选择了价格干预。2008年1月份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较上年同期上升7%,将创10年来的新高,2008年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就公布了《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中包括牛奶。
据行唐县畜牧局奶源中心介绍“生产企业除了降低鲜奶收购价以外,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