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巨头抢奶质量难保障
这位财务人员说,由于乳品行业发展很快,众多乳品企业都在奶源地竞争,大部分奶源地都是卖方市场。以河北行唐为例,由于三鹿、伊利、蒙牛、旺旺都在这扎堆抢奶源,原先1.5元一斤的鲜奶收购价已经提高了四五倍,但质量却直线下滑。主要是牛奶中间商看到有利可图,增加了很多中间环节,大小奶贩都在从鲜奶中赚钱,加水或者加其他“东西”很常见。但是因为各家企业都在抢,谁也无力控制中间商。中间商多年来形成了对奶农的控制,奶农不敢直接把牛奶卖给乳品企业。
这位财务人员不无担忧地说,现在是三鹿生死攸关的时刻,最困难的时候,我在这里工作很久没遇到这么大的困难,这个关如果过不去,企业就完了。
鲜奶加水和化学品家常便饭
温先生是行唐县一个普通的奶贩,他投资几十万买汽车和奶罐子,每天和妻子收购鲜奶送到三鹿的奶站,奶站经常监测不合格,因为很多人都忘鲜奶里面加了水,或者一些化学品,这样鲜奶看起来粘稠而且色泽好,这种化学品究竟是什么,奶贩们始终不愿透露。这些不合格的鲜奶,在被三鹿奶站拒绝后,大部分卖给了街边的小厂和小作坊。
温先生说,真正害人的是街头上的小奶站,给农民的牛挤奶,直接加上水,“我们要是收了他们兑水的奶就完了,这个政府应该治理和打击”。
上述三鹿财务人员说,现在我们大家收奶的质量很严格,但奶粉出厂就是亏损,平价一吨奶粉,亏3000到4000元,但是如果以后鲜奶价格不断上涨,企业实在撑不住了的话,就可能会“敞开收购”,什么原料都要了。想降低成本,只能降低鲜奶成本,其他环节如电力、机器包装等不大可能降低成本。
半年前遭遇危机的三鹿真的在压力下“放开”了对奶源质量的坚持么?老牌民族奶粉企业三鹿能否挺过这关,目前看来要打问号。
奶源地政府呼吁第三方检测
据行唐县奶源中心办公室介绍,奶农把鲜奶交给奶贩子,奶贩子再交给企业,现在企业和奶贩子都签了合同,不交奶就不给钱,交了要扣各项指标,随意性很大,毕竟企业是老大。现在急需第三方监测机构,企业的指标包括密度、乳香等。有几百万的投资设备,有各种理由可以不要,说味儿不好,以人的品尝为主,但是有时候换个罐就行了,政府希望出面成立第三方监测机构,不能由企业说了算,要保护奶农,天津有这样的机构,新西兰也有。
据该办公室介绍,奶农根本不具备谈判能力,奶业协会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现在有了十一个,最多六十户组织在一起,有董事长,实行股份制,我们奶业协会定期在县电视台播放奶价信息,一条100至200元,一天播放几次,从今年七月份开始,防止奶贩子操作奶价坑害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