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国际 大牌 夏天 折扣 销售
每年的7月都是夏季“血拼”季节,概因国际大品牌都有“折扣季”这一成熟的商业模式,时间一到自然有众多消费者蜂拥而至。很多欧洲国家的“折扣季”是由政府制定的,包括降价时间、降价幅度甚至统一的购物袋等。从经济学的角度,“折扣季”不仅仅是卖打折货品那么简单,而是借由规范商家的集体行为形成一种强势的市场优势资源。今年的情况则有所不同,本报一篇分析文章表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致使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恶劣,为了回笼资金消化库存,大牌普遍提早了“折扣季”,这些短至一周多至一月的提前折扣期背后牵动着无数零售商的资金周转率。
有人说,那些奢侈品之所以提前打折是因为他们卖得太贵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越来越提前的“折扣季”似乎与奢侈品逐年上涨的价格构成了某种对比,一方面提高售价,一方面提前折扣,殊不知这正是商家在采用“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的定价销售策略。这里的歧视是经济学的术语,不像“种族歧视”或“性别歧视”那样是贬义的。通过这种策略,商家可以依客户的消费能力将其分成不同的消费群,分别定价,赚取更多的利润。
现在的问题是去年对经济形势太过乐观的众多品牌商加大了今年的备货,而今年的经济环境又致使客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大幅下降,直接导致了库存的暴增。
因此,尽快打折只是为了将消费者迅速分成两个群体,并尽快找到那个需求弹性较大的消费者群体。也就是说,打折越早,折扣越大,越能吸引到那部分因为价格原因而“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对众多奢侈品品牌而言,争夺这个庞大的群体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