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考虑到大家更关注于灾民的食品,水,药品等物品的捐赠上,而女生的必备特殊用品获得关注比较少。于是特去超市买些东西给天涯爱心捐赠送去。就在这购物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东西,即“大多时候,人的理性是浮在表面的,而感性是藏在骨头里的”。
话从最近网民将企业/明星捐款数据进行排排坐,捐款数量与爱心大小联系起来说起。在这过程中,台朔,联想,海信等企业由于捐款数量大或速度快而受到一致好评。而以前几乎受到膜拜的万科王石(评价,查看请点击按时间排序)则是骂声一遍,同理那些捐款数量相对较少的外企也是被漫天漫地的质问着。
在弥漫着各种声音的网络上,本人倒是自以为很理智,理智的认为献爱心有心就可以,而不应该是按照钱的多少而定的,所以我没有对任何企业表示不满,包括万科,宝洁等外企。
有趣的是:
1. 在家乐福和华润万佳两个超市徘徊,终究咬牙走进了家乐福,原因是家乐福的东西的确比华润万佳的东西便宜不少,这多处的钱可以给灾民多买一点;
2. 家乐福买东西,我竟然无意识的忽视了所有外企的东西,全部改选国产用品,那个时候我脑海中徘徊的想法是:“买国产的才能更大程度的回报社会”,于是最终我放弃了强生,宝洁,达能,而选择安尔乐,六神等国产品牌。
3. 其间,一个促销小姐给我推荐强生的产品,对比了下价格发现强生只是便宜了一点点,于是头一摇走到国产区域。
上面说明了什么呢?
1. 任何信息都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所区别的是有些影响是显性的,有些影响是隐性的。比如,汶川地震的发生,对我产生显性影响,立即有所反映;而网络上看到大家对比企业捐款评价的信息,对我产生隐性的影响,当时并没有感觉也不觉得认同,而在特定环境中加以表现,如我选择国产产品。
2.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的我是一个感性加理性结合的人,当两种产品的差别比较大时(家乐福和华润万佳的价格),理性战胜感性于是选择更便宜的方案;当两种产品相差无几的时候,理性处于休眠状态感性出马,于是全部购买国货。
3. 人的理性更多的是表面,而感性是埋在骨子里的。我看到了自己很理性几乎不搭理别人的唧唧歪歪,但关键时刻感性就出来了,明知他们做的没错可心里就是不爽。具体也可看同事买手机的心理历程。(谁家地震捐款多买谁家产品!)
所以,在社会灾难前,企业捐款多也赚的多(这比广告效果好多少),问题只是成本收回时间的长短而已。而企业在抗震救灾过程中进行适当宣传(不是作秀)也是有必要的可理解的,网民大可不必进行反感。因为企业捐了—宣传了—赚更多—下次捐更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而相对于捐款够多够及时赚饱了好评的时候,那些捐了捐款金额却没达到网民心里预期的企业,后果就是双方都十分的不满意,亏的还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