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在得知这一沉痛消息的同时,几乎所有企业都迅速行动,向灾区捐款捐物。打造“财富榜“、“慈善榜”多年的胡润表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企业家如此大规模的群体慈善行为,反应之迅捷令人惊叹。”
不断增加的企业捐赠,同时也引起民众前所未有的热烈评论。人们从不同角度对这次大规模的“企业善举”展开评价,由此也引发出对捐款金额的PK。
虽然公司作为法人主体,其捐赠有需要依循的决策流程,体现在具体数额上也大小不一。但面对公众如炬的目光,以及针对社会责任的拷问,企业家们都或多或少感受到压力。
一、加多宝:老字号一鸣惊人
加多宝宣布捐款1亿元的时候,社会公益产生的口碑效应立即在网络上蔓延,许多网友第一时间搜索加多宝相关信息,加多宝网站随即被刷爆。“要捐就捐1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中国人,只喝王老吉”等言论迅速得到众多网友追捧
相比部分著名企业家遭到舆论围攻的窘态,一些低调的企业及其幕后的企业家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则可谓“一鸣惊人”。
5月18日晚,由多个部委和央视联合举办的募捐晚会上,1亿元的巨额捐款,让“王老吉”背后的生产商——广东加多宝集团“一夜成名”。
“希望他们能早日离苦得乐。”加多宝集团代表阳先生手持一张硕大的红色支票,以1亿元的捐款成为国内单笔最高捐款企业,顿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就在加多宝宣布捐款1亿元的时候,社会公益产生的口碑效应立即在网络上蔓延,许多网友第一时间搜索加多宝相关信息,结果是消息传出10分钟后,加多宝网站随即被刷爆。“要捐就捐1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中国人,只喝王老吉”等言论迅速得到众多网友追捧。
作为王老吉生产商的加多宝集团,多年来一直隐身于公众视野。这家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专业饮料生产及销售企业,1995年推出第一罐红色罐装王老吉,随后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王老吉的销售额有了从1亿到几十亿的高速增长。今年3月,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发布的数据更显示,王老吉“2007年度全国罐装饮料市场销售额第一名”的市场地位。
尽管旗下王老吉已经悄然成为全国饮料行业的领导品牌,加多宝的老板却几乎从未在公开场合露面。即便是在2003年,当“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成功地响彻大江南北时也是如此。
加多宝集团非常重视品牌传播,曾强调“传播非常关键”,“在最短的时间里使王老吉品牌深入人心,必须要选择一个适合的宣传平台,央视一套特别是晚间新闻联播前后的招标时段是具有全国范围传播力的保障”。
在这一思路指导下,王老吉的广告投入可谓大手笔。加多宝先是选择了2003年“非典”期间投放了央视一套的黄金招标段,又投入巨资拿下了2004年3至8月份的几个黄金标段,多年把中央电视台作为其品牌推广的主战场,巨额广告投入不遗余力。疾风暴雨般的广告攻势,保证了红色王老吉在短期内迅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迅速飙红大江南北。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额从原来的1.8亿元跃升到6亿元。2004年销售额15亿元,2005年销售额超过25亿元,2006年销售额达到了35亿元,2007年销售额50亿元。
诚然,此次加多宝慷慨解囊1亿元,体现了民族企业对抗震救灾高度关注的社会责任感。但结合王老吉的品牌推广成功经验,目前饮料行业中以王老吉为代表的民族饮料对抗洋可乐的竞争态势,以及加多宝重视“在传播上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竞争”的思路,不难理解加多宝集团此次在央视晚会上的惊人一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