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已于2009年4月6日和7日发布。新医改方案提出三年内投入8500亿,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药价高”问题。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对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对百姓来说切实解决就医用药的头等民生大事,但是对药企却是一次痛苦的抉择。
值此“新医改”施行一周年之际,福来市场研究中心开展了一次市场抽调。结果显示:新医改带给亿万老百姓的是满堂欢笑,带给大多数药企却是无奈苦笑。原因有二:
首先,面对医保、基药、新农合,一轮轮的市场扩容“大餐”,并不是每家药企都能够拿到“邀请函”。
其次,“目录”制,令众多药企进退两难:不进目录,未来将失去广大市场空间;进入目录,招标限价将导致利润率大幅度降低。
是围着“目录”转,还是围着“消费者”转?是围着“产品”转还是“品牌”转?是围着“成本”转还是围着“需求”转?……
跳出医改看医改。福来认为,那些进入目录的药企并不一定就端上了“铁饭碗”!没进目录的药企也不一定就没饭吃!整天靠政策吃饭的药企很难做大做强!新医改下,药企切忌走入四大误区。
误区一:进入目录就一定端上了铁饭碗?
2009年,中国医药行业最热门的词无疑是“目录”。很多药企都寄希望于更多产品能够进入目录,以为进入目录就能从此高枕无忧、一劳永逸。
其实进入目录就像一个人拿到了大学毕业文凭,但是有了文凭并不意味着有了好工作。就算名牌大学毕业生待业在家大有人在。
药品生产企业不是一家,不是所有品种都是独家,所以进入目录仅是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更大更多更残酷的挑战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