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该如何改名?——应该叫“500大”,或者叫“500胖”
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2009年“世界500强”近日揭晓,中国(包括港澳台)43家企业上榜,刷新了去年35家的纪录。其中,中国石化集团位列第9,这也是中国公司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前十名行列。
如果国资委把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合并成为中油集团,或许中国公司明年有望问鼎世界500强,尝尝全球第一的滋味,一定很过瘾,呵呵:)
看着这些花着中国纳税人的钱,依靠不健全的市场体系和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昂首挺胸进入500强的所谓公司们,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对此,《南方周末》用“耻辱”来形象,我深有同感!
让我惋惜的是去年以167.8亿美元的年销售额首次进入500强排行榜的联想意外出局。当时,我们看到了希望,大陆惟一的非国有垄断企业上榜了,靠为数不多的国有企业为国家创造的竞争力毕竟有限。
虽然由去年43家增加了8家,看似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但我们高兴不起来,数量是上去了,但品牌价值却下来了。还有一点也让人啼笑皆非,什么叫“强”,难道亏损那么多也能称之为“强”?所以说“世界500强”的提法有问题,应该叫“500大”更为确切,对于有些中国公司,应该叫“500胖”,大但不一定健康,需要减肥。因为在我看来,做同样的事情,规模越小的公司反而更应该被称为大公司。
对于“500强”与“品牌”的事,我有几个观点,和大家交流:
一、品牌是市场的,不是政府的。在上榜的企业中,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有24家,比2008年增加了5家。这些国有垄断企业是因为占据了独特的资源与权力,而成为世界500强,它们的市场竞争力有多强?是被打上问号的。可能人们对垄断的理解千差万别,其实我认为标准很简单,就是国有企业能做,民营企业不能做,而不是谁做的更好的问题,这就是垄断。象中粮、中建这些公司我认为就不是垄断,最起码不是完全垄断,因为他们做的事大多我们都能做,这样的公司如果做得好,还是比较令人尊敬的。
二、大企业的标准中品牌价值是靠前的,不是靠后。大企业的标准应该是:第一,创业的核心技术。第二,品牌价值。第三,规模经济,也就是成本优势。第四,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第五,资源垄断。而跟人家的500强相比,我们的500强靠的是:资源垄断第一,规模经济第二,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第三,核心技术第四,品牌价值第五。这恰恰是倒置,这说明问题很严重。
三、品牌是带给顾客更多体验的,不是冷漠无情的。我们有些公司虽然登上了世界500强的榜单,但是很多大众消费者却不怎么熟悉,甚至觉得和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关系,这能算品牌吗?我们的500强多是工业品公司,而不是消费品公司,这对于中国以及中国的老百姓意味着什么?对于民间消费的增长和人民生活幸福度的提升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又意味着什么?这样的品牌,这样的500强,我们能高兴起来吗?
品牌是属于市场的,是属于消费者的,没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没有消费者品牌美誉度,这样的品牌价值能有多大?宁做500年,不做500强。幸运的背后叫危机,没有足够品牌价值的企业是迟早要被消费者抛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