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品牌实验室先声明一点,本文观点属于作者本人,不能代表本网。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法术出发,进行了论述,在他看来,收购三鹿不是一个明智之举,甚至…… (孙虹钢 太极创新管理专家,资深财经评论人) 坊间有个段子,蒙某、伊某们齐齐指责三鹿说:你丫也忒黑心了吧。我们不过是往牛奶里掺尿素,你丫是往尿素里掺牛奶啊。 上周末我在深圳一个总裁班讲太极策略课,其间讲到三鹿案例,我说,“像这样的公司,从董事长到直接科室负责人,都应该一个处分——拉出去,就地枪毙。他们这绝对不是渎职、失察、没良心,是故意杀人!三鹿这样干不是第一次了。上次安徽阜阳的毒奶粉事件,也有他们的份儿。光明呢,以前就有早产奶……这些人是惯犯,穷凶极恶,不砍掉几颗人头,如何向全中国的老百姓交代?” 对我这番言论,班上百多名老板学员,集体给予了超热烈掌声。这些民营企业老板,在良心上,比三鹿、蒙牛、伊利、光明之流强很多。 “道”的错误,不可以犯,不可以原谅 我们的舆论很宽容,给黑心奶企业们多次道歉、改正的机会。其实,这种宽容不是和谐,是无知。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人做任何事情,要讲究三个层次:道,法,术。法、术,都是操作层面,该变的变,该简单的简单。而道,是最核心的价值观,是人立乎天地之间的根本,绝对不可以违背。《中庸》讲:道者,须臾不可离也。可离,非道也。 做人,做事,做官,做企业,方法上不合时宜,没关系,可以修正。技术上不准确,不经济,更没关系,从细节入手,强调执行力,都可以解决。唯有道的问题,是大是大非问题,绝对不可以犯错。在道的问题上犯了错,永远都无法弥补。道不同,不相与谋。 我们有的是可以用来投资的钱,有的是够良心的能人,有的是奶牛……一个或者几个黑心企业倒下去,彻底消失,有什么不妥嘛?市场需要是在的,那么,我们只要考虑一件事就对了:该把进入市场的资格给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的某些监管标准很不智 客观说,我们的有些市场监管标准很不智,一条一条,细节的、局部的、模块的,所以人家才可以用某种化肥原料来帮助达到标准。说实话,以这些恶人们的聪明,你今天发现、挡住了三聚氰胺,明天可能又出个别的什么。 奶粉里掺东西,不新鲜——酒、鸭蛋、油条、火腿……掺甲醇、掺敌敌畏的都有呢。所以,解决这些问题,不是我们的食品标准怎么调整,是该请高法出来做个司法解释:凡在食品中添加非法成分导致人身伤害的,可以按照投毒行为,定成故意杀人罪。 嘿嘿,那样可以还稍微有一点点震慑效果吧。就说这次毒奶粉事件,我看,就可以先这么判一把。 争购三鹿,是要表明你们是同伙麽? 一个在道义上已经完全倒下的品牌,你要去收购,甚至还要争购,目的何在呢? 莫非是想证明一点:你和他们是同伙?你觉得三鹿那个品牌和你现在的品牌很对脾气、很投缘、很适合捆绑在一起? 如果你买了三鹿,告诉你啊,那个杀人品牌的黑锅,你就要一直背下去,随时都会被人提起来的。 如果你想要的是三鹿的厂房、设备、渠道、员工……很简单呀,让他们破产,你去买过来用就好啦。工人是好的,渠道伙伴们是好的,都可以继续合作嘛。为什么收购不行呢?因为,收购,今后仍然会被认为是三鹿的“整体”到了你那里。用太极思维说:破产之后的购买,和三鹿的品牌无关。而收购呢,是三鹿的品牌归到你旗下。你愿意收留这样一个品牌?? 品牌那点事儿里面,美誉度才第一重要! 真不知道我们的企业家们的商业智慧都到哪里去了。 假如可口可乐烧了,一定没有银行肯贷款给他们 当初胡志标的“爱多”倒闭,有人讲,爱多这个品牌很好啊,可以继续保持,于是有了爱多品牌的买卖。结果呢,是谁接收这个品牌,谁就同时接手了爱多的霉运。品牌是个虚东西,按太极思维说,其能量属性为阴性,卦象为“离”,必须附着于阳性能量才能存在。企业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那么这个品牌肯定是一起完蛋的——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商界流行一个经典故事:据说可口可乐的某位前老总曾经讲,假如可口可乐全球的工厂一夜之间全部一把火烧掉,那么全世界的银行都会争相给他们贷款。不少营销、品牌专家笃信之,还用来说事:啧啧,品牌,就是可以玩到这个程度滴。说实话,在老孙看来,这真是史上最脑残、最无耻,也最无知的观点了。 道理很简单——果真发生这样的事情,就算你不是银行家,都会首先想一个事:为什么他们的所有工厂都在一夜之间烧掉了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这个原因搞不清楚,或者解释不能让你信服的话,打死你,你也不会掏一毛钱的!退一步说,就算他们能给出一个很合理的解释,你也会考虑:既然能烧一次,就能烧两次、三次、四次……结果只有一个——可口可乐彻底完蛋。 你想想看,为什么史玉柱复出时,没有用原先的品牌? 以太极思维来看,这才是正常的、简单的、基本的商业逻辑。
品牌关键词:孙虹钢 太极创新管理 三鹿 品牌 战略
[品牌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