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流入 直接投资 进料 贸易 外汇储备
分析究竟有多少热钱进入中国
究竟有多少热钱在市场上?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热钱”。目前讨论“热钱”的一些文章,要么是完全不顾约定俗成的定义,要么则是随心所欲扩大其内涵,仅仅以所谓“中国特殊国情”,拒绝国际上通行的定义,是难以令人信服的。不难想象,以任意扩大的定义为依据来测算所谓“热钱”,结果会是什么样
究竟有多少热钱在市场上呢?我们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热钱”,其定义是什么?这是必须确定的,否则就没有展开讨论的公共起点。首先应该指出,“热钱”并不是一个精确定义的经济术语,但是它也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商业词典(Business Dictionary)将其定义为:“迅速移向能提供更好回报的任何国家的流动性极高的短期资本。”又如:“由于投机活动在国际货币市场间迅速移动的大额资金。”再如:“经常在金融市场流动以寻求最高利率的资金。”又再如:“从一地移到另一地以寻求快利的短期资本。”
从上面所援引的定义可以看出,被称为 “热钱”的,必须包括以下3个要素:即投机性、短期性和快速进出。而目前进入中国的跨境资本,大部分其实并没有也不可能具备以上3个要素。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跨境资本绝大部分都不能被称为 “热钱”,相比之下,将其称为“投机性资本”或“海外游资”更为准确,或者干脆称其为“跨境资本”。
但是目前在讨论“热钱”的这些文章,要么是完全不顾这些约定俗成的定义,要么则是随心所欲扩大其内涵。仅仅以所谓“中国特殊国情”,拒绝国际上通行的定义,是难以令人信服的。不难想象,以任意扩大的定义为依据来测算所谓“热钱”,结果会是什么样。目前的情况就像堰塞湖,境外虽然有大量的游资,但是人民币管制的政策就像大坝将之挡在一边,虽然这个大坝不那么完美,有管涌也有透渗,但是它还是屹立在那里,使得大量的湖水无法进入坝内。
“热钱”的载体是什么?热钱是通过哪些渠道流入我国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仔细分析我国历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就可清晰地看到,热钱首先通过货物贸易流入我国,其次是通过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外债、经常转移、投资收益等渠道流入我国;通过对海关统计的贸易顺差进行分析,热钱主要通过加工贸易特别是进料加工贸易流入我国。笔者通过比较计算,2005~2008年以上5条渠道流入我国的热钱约为4593亿美元。
流入我国热钱的途径
关于热钱进入我国的渠道,有人概括为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其他非法渠道三大类。经常项目下,热钱通过货物或服务贸易流入我国。资本项目下,热钱通过FDI、证券投资、贸易信贷和贷款等渠道流入。众所周知,国际收支平衡表构成分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四大类,其中,经常项目分为货物和服务、收益、经常转移三大类,资本与金融项目分为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两大类,金融项目下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三大类,储备资产是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平衡项。以上关于热钱流入渠道的判断并没有给出事实和数据依据,只是猜测而已。
首先,通过对1999年以来我国历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构成项目的增长速度及其占外汇储备比重,结合2005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我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价格上涨预期不断增强进行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热钱主要通过经常项目下的货物贸易进入我国,2005~2007年我国货物贸易账户余额分别增长45%、62%、128%,占当年新增外汇储备的比重分别是68%、88%、64%,货物贸易是热钱流入的主要渠道。通过对海关进出口数据进一步分析,目前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顺差,1995~2007年,我国加工贸易顺差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1%,特别是2003~2007年,连续5年增长速度均在30%以上,1999~2006年加工贸易顺差占贸易顺差的比重均在100%以上,最高的2004年达到324.2%,最低的1997年也达72.3%,2007年为94.9%,今年前5个月为141.6%。
加工贸易包括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出料加工贸易。1995~2007年,我国进料加工贸易顺差高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4%,高于加工贸易顺差4.1个百分点,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进料加工贸易顺差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加工贸易顺差。进料加工贸易顺差占加工贸易顺差的比重,1995~1999年保持在70%左右,2000~2003年,稳定上升,2004~2008年加速上升,今年前5个月,达到93.9%。因此,我国进料加工贸易顺差是加工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也是热钱流入的主要渠道。
其次,热钱通过外国在华直接投资渠道流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直接投资,指的是投资者以寻求在本国以外运行企业获取有效发言权为目的的投资,分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其中,对外直接投资中包括我国境内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和境内银行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所拨付的资本金和营运资金以及从境内外母子公司间的贷款和其他应收及应付款。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包括我国非金融部门吸收来华直接投资和金融部门吸收境外直接投资(包括外资金融部门设立分支机构、中资金融部门吸收外资入股和合资金融部门中外方投资存量),以及境内外母子公司间的贷款和其他应收及应付款。直接投资获取有效发言权指的是直接投资者与被投资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利益关系,并对企业经营管理施加相当大的影响,它往往体现为占企业注册资本的比重和长期投资的最短时限以及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适当地位等。2007年外国在华直接投资1384亿美元,占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30.0%,比2006年增加603亿美元,增长77%,由此可以判断其中可能含有热钱。
第三,热钱通过外债渠道流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负债,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其他负债4项。贸易信贷指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间,伴随货物进出口产生的直接商业信用,借方表示我国出口商的出口应收款以及我国进口商支付的进口预付款,贷方表示我国进口商的进口应付款以及我国出口商预收的货款;贷款,借方表示我国境内机构通过向境外提供贷款和拆放等形式而持有的对外资产,贷方表示我国机构借入的各类贷款,如外国政府贷款、国际组织贷款、国外银行贷款和卖方信贷。货币和存款,借方表示我国金融机构存放境外资金和库存外汇现金,贷方表示我国金融机构吸收的海外私人存款、国外银行短期资金及向国外出口商和私人的借款等短期资金。
2007年我国负债账户净流入818亿美元,比2006年多367亿美元,其中贸易信贷净流入291亿美元,比2006年多159亿美元,贷款173亿美元,比2006年多63亿美元,货币和存款343亿美元,比2006年多236亿美元,其他负债11亿美元,比2006年多0.8亿美元。2007年我国净负债比2006年增长81.3%,占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17.7%,可以认为其中含有大量的热钱,并且热钱主要通过贸易信贷、货币和存款流入我国。这与热钱通过贸易渠道流入相应,也与热钱投机A股市场相应。
第四,热钱通过非官方经常转移流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转移,包括所有非资本转移的单方面转让,如侨汇、工人汇款、无偿捐赠、赔偿等项目。官方经常转移指国外的捐赠者或受援者为国际组织和政府部门,非官方经常转移指国外的捐赠者或受援者为国际组织和政府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或个人。2007年我国经常转移净流入387亿美元,其中非官方净流入388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95亿美元,增长32.4%,占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8.4%。
第五,热钱通过投资收益流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收益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两大类,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收益和支出,直接投资的收益再投资也包括在此项目内。2007年我国收益净增加257亿美元,其中投资收益净流入213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62.1%,占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4.6%。
以上5个项目合计占我国2007年新增外汇储备的129%,完全可以解释热钱是如何流入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