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奢侈 梦想 品味 昂贵 香奈儿
有品位,没有钱,只靠ZARA,H&M撑场面,貌似谈不上什么奢侈梦想。有钱,没品位,用金钱堆砌出来的自己,仅仅象一个大牌衣服架子(还未必漂亮)。又有钱,又有品位,这便达到了奢侈梦想?哦,不,你不要做那只井底观天的青蛙,这样的人,也有很多。 人有我有的,不能填满自己的奢侈梦想;人有我没有的,也不一定是自己的奢侈梦想。却,仍然跟着好奇心,寻觅漂亮的美丽的事物,不时地被创作的热情打动。希望有一天能脱口说出:“你爱上的,我十年前已经拥有”,这,才是我的奢侈梦想。 贵,从来都没有极限。问题是,难道“奢侈”,非得贵到高不可攀,才算是值得追求的“梦想”?那么,Chanel去年岁末献礼的189万人民币“Diamond Forever”手袋,是否能重燃你我的奢侈梦想? 在精品文化越来越普及化的趋势下,超级名牌纷纷降低身段,与“大路时装”H&M、Target、Gap等合作Designer Collection(设计师系列),连Louis Vuitton也推出价格“较亲民”的Neverfull入门款式,令“精品文化”更广泛地渗透大众消费阶层。可是,又不得不承认,精品消费仍属“奢侈”,矜贵的名字,一旦变得家誉户晓,精品的光芒,却因此开始渐渐退色。越是刁钻的消费者,那份“舍得花费,却不情愿你有我有”的纠葛心态越浓,亦是精品业“论资排辈,重新理牌”的前兆。为巩固尊贵地位继续擦亮金漆招牌,业界部份“导航性”超级名牌,在难求的限量系列、精美的订制系列之后,豪气万千地推出珠光宝气的珍藏级精品,炫目程度登峰造极。 与其买别人口中的“必买”,不如自己亲自接触实物反复比较后,选购真正甘心拥有的爱物。那么,你拥有的“奢侈品”,才是因你而存在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你应该有一双训练有素的美学眼光对异己风格有极大的鉴赏力,而不是银行帐户里的天文数字。 《Deluxe: How Luxury Lost Its Luster》一书中,作者Dana Thomas以权倾一世的百年老牌Louis Vuitton为例,指出现在的“超级名牌”以上市公司的集团式经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最高宗旨。品牌创史人传颂的精湛手工、优良品质、艺术结晶,往往只是宣传技俩,所传递的“奢侈梦想”,也只是为了提高销量。她提醒消费者,不要被品牌的名气迷惑。更强调,如果奢侈品,缺乏真情与热情的投入,就丧失了制作与售卖的诚意,消费者也成了一具空洞没有灵魂的躯壳。 而只有“贵得有理”,多年来,才会依然一直是时装迷的“奢侈梦想”。 近年歌颂shop smart,贵+ 平、新+旧的混搭,用最少的钱,来装扮潮气时尚。H&M、Zara过去毫不脸红地以二十分之一的价钱,推出天桥翻版,被人耻笑,设计师的百万心血,亦付诸东流。别说什么“穿出特色”、“穿出自信”、“用50美金穿出500美金的本事”,它们与大牌在品质上,更显差池。 精品越是遥不可及,越美得象梦,人人渴望拥有,虽说有点盲目。矜贵的名字,一旦变得家誉户晓,精品的光芒,就因此开始渐渐退色,嫌弃声此起彼伏。问题正在于,超级名牌如LV、Gucci、Prada、Chanel、Dior,从百货公司的“装修”一部份,俨然已成大都会的活动布景,出现在暴发户、官太太、OL、时尚编辑的肩上。越是刁钻的消费者,那份“舍得花费,却不情愿你有我有”的纠葛心态越浓,亦是精品业“论资排辈,重新理牌”的前兆。 人有我有的,不能填满自己的奢侈梦想;人有我没有的,也不一定是自己的奢侈梦想。却,仍然跟着好奇心,寻觅漂亮的美丽的事物,不时地被创作的热情打动。希望有一天能脱口说出:“你爱上的,我十年前已经拥有”,这,才是我的奢侈梦想。
品牌关键词:奢侈 梦想 品味 昂贵 香奈儿
[1] [2] [3] [4] 下一页 [品牌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