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袭来,恕我也说些楼市外的话。不过,绕来绕去,还是绕不开风云大哥,王石先生。
如果说此次震灾里,还有一个舆论风暴的最大受灾户,王石和万科应该排得上号。一句“万科捐200万是合适的”加上不合时宜的解释,让一直不愿让“捐款成为负担”的王石,不得不背上舆论谴责的重壳。
行善本无门槛。危急时刻,一丝一缕、一粥一饭都是莫大的恩情。所以,捐款200万完全正确,本身没错,错就错在王石随后的辩解:作为中国地产界,乃至中国企业界的领军人物和道德楷模,所作所为没有达到众多粉丝的心里定位,却偏偏还要站出来吆喝、开释并试图谋求认同,完全是犯了特殊状况下易怒群体的大忌,怎会不被群起而攻之?
我不认同王石说话的时间和某些表达方式,但我并不认为他这一次站在了道德的对立面上。在捐款自愿的大前提下,某些群体擅自提高善举的门槛,面对一个非持不同政见者进行围攻,面对部分所谓社会名流进行道德制高点上的扫射。这样的做法,就不该反思么?
《论语》里的一则故事,讲到了不切实际提高道德门槛的危害,厉以宁教授在讲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问题时,也曾特别提过。春秋时鲁国有项强国之策,若鲁人在外为奴遇人赎身,后者的花费可由国家报销,良政让数以千计的鲁人得以自由和返乡。孔子弟子子贡却在帮一奴隶赎身后,当众撕毁票据,表示不愿增加国家负担。子贡本以为孔子会因此表扬他的仁,但孔子却责斥曰:贡此行看似仁,实是将一项仁政逼入死地。因你擅自提高仁的标准,让后人陷入两难的境地:既难以承担赎买费用,又以去报销为辱,于是只有干脆不去赎买奴隶了。 (备注:此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察微》)
西方文化讲原罪(Sin),是说每个人都有缺失,没有高人一等的人。而国人相反,人人都以为自己比别人更道德。鲁迅说,中国文化杀人,实际就是旧道德,甚至伪道德至上的观念杀人。不对照自身的情况或者给予自身一个虚拟的道德高地,转身去指责他人,往往并不利于社会进步而只能适得其反。试想,那些没有捐款到200万的公司,看见王石的下场,还有谁敢再出头呢?倒真的不如学学任志强先生,暂且闭关修炼一段时间再说了。
当然,我并非为王石开脱。我曾无聊时数过,在《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9次。孔子所强调的是我们都必须追求理想人格的终极目标,而仁的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王石先生自觉不自觉,都算是国内企业家中拔尖的人物;王石和万科的成长,更像一部中国之梦。为了这崇高的荣誉,王石和万科理应从内部推动自身,承担更多的社会期待和社会责任,成为已达达人的真正仁者。
当所有的报纸和电视都是一张面孔时,谨言慎行、全力付出,是一个民间领袖的义务。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接受一些企业将残酷化为感动的表演;我们大多数人,只想看到爱,尽快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