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下旬的一个周末,虽然曝出家乐福北京CCU(城市采购中心)以及7家门店生鲜处相关人员被送到司法机关的消息,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消费者购物的热情,家乐福北京地区的双井店上周末一如往昔繁忙,卖场生鲜处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因为负责人接受调查而感到异样,尽管“这只是内部反腐的开始,一旦开展就会一查到底”的消息已经传遍家乐福的每个角落,家乐福总部或许还会对反腐的成就感到满意。
艰难反腐
“出事只是早晚的事情,收受供应商的贿赂在家乐福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曾供职家乐福的一负责人透露,不仅是现在查处的生鲜处,在家乐福其他部门大家对此类事件也“习以为常”。
此次公开的部分工作人员收受供应商贿赂一事在她看来不过是冰山一角。“课长账面的月收入只有3000元到4000元。”但她在家乐福工作的这几年里,发现常有这样的课长一年内便买房、买车。
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介绍,“涉嫌收受供应商贿赂”是相关负责人被移交司法机关的原因,也就是员工们所说的“腐败”。这种腐败不局限于北京地区,更不局限于某一处、某一课。北京共8家门店,其中7家出了“问题”。在北京地区门店“出事”的时候,东北区域几家门店生鲜处负责人被“拿掉”,深圳梅林店部分员工也被“处理”。
上海辅迅咨询公司王涛一直认为,家乐福屡屡曝出的腐败事件是12年来的“痼疾”。王涛把这归结为“门店权力过大造成的”。家乐福1995年进入中国大陆时,采取了不同于沃尔玛中央集权式的“营采合一”(即采购和经营都由门店负责)经营模式,“这使得家乐福权力分散,很难控制腐败”。
如今,这个“痼疾”甚至延伸到刚建立不久的CCU(城市采购中心)。“采购中心的课长很多是从门店提拔而来,腐败也就依然无法避免。”一内部人士甚至指出,某一地区的区长和店长、课长都有或多或少的裙带关系。
尽管反腐的难度很大,不过家乐福中国区总部还是显示出了巨大的决心,其全国媒体经理陈波公开表示:“公司将继续从多方面加强有关职业道德和反腐败方面的工作。”对此,深思顾问机构首席顾问方昕也表示赞同,地方的利益集团很难真正达成一致来反抗总部的调查。而一直以来由于家乐福处于优势地位,一些供应商别无选择,不得不行贿家乐福,这类供应商此次也会支持反腐行动。
另据王涛透露,家乐福在反腐的同时,已经在储备后备人才,如果没有整套的反腐策略,仅现有的管理经验家乐福是不会贸然整顿的。
实行转型
对于家乐福此次的反腐,有人评价是中国区新总裁罗国伟上任后的新政,其实不然。
早在去年7月12日,罗国伟上任之前,家乐福中国区高层就南下,从食品部、家电部等部门开始调查公司内部的贪污问题。对存在质疑和不合理的地方,要求相关员工做出解释。针对内部腐败问题的“严打行动”其实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了。
方昕认为,腐败问题家乐福一直很清楚,只不过为了最终利益采取了“先放后管”的策略,这也可以看做家乐福进入中国的策略。“家乐福有着丰富的经营和管理经验,遇到什么困难,要采取什么方式,他们事先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
据了解,家乐福进入大陆时,为了适应本土化进程采用了“营采合一”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在给从店长、处长到课长商品定价、促销谈判、订货、商品陈列等多种实权时,同时也给他们下达了销售额和利润目标。“这些目标完成起来并不容易。”方昕指出,只有极少数人能在达到这些目标之余有能力腐败。但是这种灵活、务实的经营模式却让家乐福的门店规模高速扩张。据了解,家乐福有时一年的开店总数就达20-25家。对于零售和卖场而言,没有什么比扩大规模、增加销售额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