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稻香村 老字号 百年老字号
百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白驹过隙,然而,对于一个个体生命而言,其存在给世人留下了什么?一个民族企业的百年历史,对于民族产业而言,又意味了什么?
稻香村百年创新传奇
从1895年在北京开设“稻香村南货店”到今天已经112个春秋,期间,稻香村跨越了3个世纪,传承了6代掌门。是什么让稻香村这个百年老店青春永驻、历久不衰,又是什么让越来越多的人对稻香村如此“膜拜”?它给后人还会留下什么?
风雨历程稻香村
公元1895年,南京人郭玉生带着几个深谙南味食品制作工艺的伙计来到北京,在一个叫观音寺(现在的大栅栏西街东口路北)的地方选定了几间门脸房,经过一番修缮和准备,择吉日挂牌开张,打出了“稻香村南货店”的字号,从此,南味食品落户京城。由于南味食品的做工精致考究,口感新鲜,给习惯了吃北方“大饽饽”的顾客提供了只有在南方才能享受到的美味,这南味杂食店没多久就“火”了起来,大街小巷一传十,十传百,食客络绎不绝,上到名人百官,下到平头百姓。自此,飘溢着浓郁南味的食品逐渐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流行开来。
据说,稻香村当时红火的原因不光是食品的风味独特,更主要的是经营有道,一时间在京城声誉很高。到后来,从稻香村出来的门人分别创办了“桂香村”、“稻香春”。这样,稻香村、桂香村、稻香春3家南味食品店,就形成了在产品与工艺上相同,在市场上竞争的北京南味食品派系。
辛亥革命以后,由于国内政治形势动荡,各派系军阀战乱不休,1926年,名震京都的稻香村南货店被迫歇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万物复苏、百业正兴。1983年4月,中国民主建国会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在北京召开了关于传统食品咨询工作座谈会,时任北京东城区工商联副主任的刘振英参加了此次会议,聆听了“要恢复发展名厂、名店、名特产品”的指示,而这次会议也成为对稻香村发展历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
会后,在工商联和政府的支持下,刘振英积极筹划,请回了稻香村的老技师、老职工,于是,1984年1月,稻香村南味食品店正式恢复,刘振英出任负责人,而这也使刘振英成为继郭玉生、汪荣清和朱有清、徐俊卿、宋士武之后的第五代传人。当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亲自题写了“稻香村”匾额,对稻香村的复业寄予殷切希望。
然而,复业之路异常艰辛,一口锅、一台破旧的搅拌机、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厂房、几个南味糕点技师,这就是稻香村的全部资本。在筚路蓝缕的创业之初,稻香村人披肝沥胆、百折不回,很快使稻香村在北京糕点业中拔得头筹。
稻香村的发展史1
北京稻香村始建于1895年(清光绪21年),位于前门外观音寺,南店北开,前店后厂,很有特色,(时称“稻香村南货店”),是京城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第一家,产品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鲁迅先生寓居北京的时候经常前往购物,《鲁迅日记》中有多次记载。后因故歇业,但稻香村开创的北京南味食品派系代代相传,绵延不断。1984年,这个派系的第五代传人刘振英先生恢复了这个享有盛名的老字号食品企业。
稻香村的发展历史2
1984年复业后的稻香村在以刘振英为首的老一辈工商业者的苦心经营下,以独具特色,品质优良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赞誉,以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和优良的服务争取了市场,生产经营发展迅速,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都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果。
稻香村的发展历史3
今天的稻香村已发展成为有22个直营店和24个加盟店、一个食品配送中心、一个6.7万平方米的中心工厂和一个4万平方米的原料加工基地的规模,生产中西糕点、熟食制品、速冻食品、休闲小食品等十二个系列的400多个品种,年销售收入达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