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您的位置: 世界经理人 > bet5365首页 > 公关频道 > 财经公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揭开地下财经公关黑幕 再提王小石事件
2005-08-04 16:23    

2004年11月4日,43岁的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副处级官员王小石被检察机关带走,此后以涉嫌受贿罪被提请批捕。据称,王小石在深圳与人合伙开了一家财经公关公司,王和这家公司涉嫌向拟发行上市的公司出卖发审委资料。王的落网揭开了中国证券市场地下财经公关的层层黑幕……

地下财经公关黑幕重重

财经公关,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育逐步分离出来的一种专业公共关系活动。财经公关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融资者、金融机构、媒体和投资者。在今天公关已经不是一个令人们好奇的新事物,几乎所有的工商企业都感受到它的存在,并曾尝试利用它的作用,对上市公司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在中国,一种“另类”的财经公关公司更加吃香,他们声称能“搞定”企业上市中要应付的各政府部门和有关官员,“保证”企业能顺利发行股票。

目前在众多等待发行的准上市公司眼里,上市资格是一种稀缺资源,并不容易取得,争夺很是激烈。据了解,包装上市的企业前期投入的大头包括——为了报表好看而必须维持好的利润,那么就须缴纳大笔税款,少则数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律师、会计师、评估师、公关公司等费用超过百万元;其余公关费用则难以确估,请客吃饭一顿数万元也平常,董秘常年驻京的差旅费亦不在少数,上下打点的费用更是难以封顶。比较极端的例子,山西某“国”字开头的企业为上市的花费,达到亿元。

“大家都不排队,如果你排队,你就永远等不到”。这是拟上市公司的普遍心态。申请上市少则一年,多则三年甚至更长,如果一年之内“搞不定”,第二年的报表便要重新编写,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费用也要重新支付,这笔费用也不下百万元,与其支付这些费用,企业宁愿花一点钱“买个放心”。

于是乎,地下财经公关公司便应运而生。业内人士透露,地下财经公关公司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有些人利用自己与中央有关部门有些关系,从事“财经公关”活动。这部分财经公关公司的一大特点是,它们本身不以公关公司身份出现,主要隐藏在一些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协会、研究所、甚至媒体或券商的下属部门之中,主要靠与官员的人脉关系打通“后门”,令监管部门防不胜防。另一类是打着证监会官员的旗号,称与某某委员很熟,能提供委员的电话号码、合影照片等,赢得企业信任。他们在收到首笔保证金后,有些便逃之夭夭,有些则真地能够让企业与有关官员搭上线。

同时,地下财经公关公司的寿命通常很短,有些公司做一两年就销声匿迹了——“相关人士”赚一笔就抽身罢手,既保住了到手的利益,也能保全自己和幕后人物的安全。尽管生存时间不长,但此类公关公司依然层出不穷,原因很简单:巨大的获利空间和背后“靠山”的完美结合,“前人”们的“成功经验”也给了他们极大的刺激,使他们的自信心膨胀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利益的驱动让他们纷纷杀入“攻关”行列,而监管的漏洞也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次被“误解”为这是一项“安全、高效”的业务。

王小石任职的发审委工作处,主要职能就是组织“发审会”,安排那些通过前期预审的企业上会,联络与组织发审委委员。企业最终能不能过关,还得取决发审委委员,王小石的作用就是提供发审委委员名单,并且尽量安排“听话”的委员过会。

王小石事件只是财经公关黑幕的小小一角。在2004年中小企业板上市的38家企业中,有6家列支了网上路演推介费,本来花费并不高昂的网上路演,最少的就支出了75万,最高的一家支出高达230.88万,“其中的一些猫腻,背后的公关公司一定难逃干系” 。业内人士如此评论说。

地下财经公关的运作之道

地下财经公关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中国新股发行制度在2001年前一直采用审批制,每年给各省几个指标,这是独特的稀缺资源。企业为了上市,便将很大精力放在“公关”上,上市的关键也在某种程度上被看做是“包装”而不是择优。在这种背景下,相当部分公关以“跑部钱进”为主,目标是盖章或签字。这些公关公司一般有一个或数个幕后人物拥有上层资源,有机会做好沟通和实现“公关”的目的。

2001年,证监会推出“核准制”,加强券商与上市公司间的连带责任,以保证企业上市信息披露的可信度,同时改革“发审制”。由中介机构将拟上市公司的材料推荐给证监会上市发行部,经过预审筛选,最后进入发审委员会,由他们投票决定是否通过。于是2001年后,发审委成为决定上市命运的关键环节,也是财经公关火力集中之处,它直接决定了企业已经为上市花费的巨额投入是否能够通过发行圈钱兑现。在这种情形下,负责发审委组织工作的王小石自然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目前国内真正专业从事财经公关,并有业务记录的公司有10家左右。这些公司在实践中,通过学习、模仿西方财经公关的业务,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已经能够提供比较专业的服务,包括公司股票发行与上市的整体形象策划,推介电视片、多媒体的制作,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模拟投资者提问,组织基金经理和投资者参加现场调研和一对一推介、召开分析师会议、制作企业宣传手册、现场路演与网上路演推介和媒体组合投放等。

但是地下财经公司就完全不同了,他们为了能够将公司包装上市,所用的手法无所不有,业内人士透露主要有:

一、牵针引线。一位著名的老资格财经公关界人士透露,在北京确实是有一些号称与证监会官员有联系的人,他们在某些企业要发审时,就会有人出来声称能联系到证监会的某位官员,能向券商或发行人提供证监会发审委委员名单。据了解,这些人的活动地点为位于证监会搬家之前的金阳大厦南侧的顺成饭店。这些地下中介机构的职能就是帮助即将过发审会的企业约预审员到顺成饭店见面、喝茶,没有任何实质性谈话内容的行为,收费数万元。业内基本上有已经形成的大致价码。于是很多准备上市的企业人员来京办事都是住在这里。

还有的可以在中间穿针引线,为企业引见发审委委员。一般来说,这种交易要最终完成还需要一家中介公司——它们通常是一些咨询公司和顾问公司——来过账。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了其间诀窍:因为付钱的人要入账,收钱的人要收现金,有时还不方便直接出面收钱,所以一定需要一家公司来过账。通常,付钱的一方以支付咨询费用的名义把钱打入这家咨询公司。这个过程的利益分配一般是这样的,过账的公司收取8%-11%左右的费用,牵线搭桥的收取20%-40%。

二、寻找“点炮人”。“根据规定,公司上市必须有三分之二的发审委委员举手同意,实际上公关的时候不需要搞定三分之二的发审委员” 。某业内人士透露,要想降低公关成本,用行话说就是一定要找准当场过会的“点炮人”。点炮人的标准一定要“德高望重”,在发审委委员中有一定威望,保证其他发审委委员对“点炮人”的观点在不赞同的情况下也难以反对。某公司就是通过比较曲折的方式将某名委员收揽,在会上,这名委员对公司的各方面财务指标和产业发展前景都大大地赞赏了一番,因为他年纪比较大,威望较高,经他这么一说,其他发审委委员随声附和,一番吹捧,不到15分钟,公司就过了。为了将过会的过场演得逼真,王小石们会经常安排一些责任心不强的老好人委员上会,这些老好人最容易受“点炮人”言论的影响。

三、处理各种突发事情。某企业介绍,开始时由于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在企业上市过程中,对某些人的职位和利益照顾不周,导致内部人员对企业改制和资产剥离等问题进行举报。证监会发行部因此对全部报送材料进行逐一核查。在发审委调查的关键环节,该企业聘请了一家财经公关公司做企业的上市顾问,负责向上公关,该企业终于涉险过关。

在手段上,地下财经公司所用的也是不一而足。如对部分被公关的专家教授来说,地下财经公司看重他们在学术界有些威望,说话也有分量,虽然他们从来不接受现金,也不接受房子、车子,但不少人喜欢出书,而出书一般都是自己买书号自己印刷,公司要公他们的关就比较文雅,于是购买了大量的他们的书,最终达到公关的目的。

地下财经公关在安排人事上也颇有一套,某行内人士就透露,王小石他们主要是利用职务之便公关,他们掌握大量发审委委员的情况,每次确定哪些委员上会,都是他们安排,如果容易搞定的人,就多安排上会,如果实在较真的,上会的次数就少。同时在会上,证监会发行处的人可以在审查文件的前几页中加入发行处的提要,提要主要将公司的财务数据、发展前景进行罗列。从视觉上影响委员们的判断,要在心理上给委员们一个错觉,这家上市公司还是很不错的。发行处搞提要是份内之事,想他们搞得好一点,地下财经公关的作用便显现出来。

除了直接的贿赂以外,地下财经公关还夹杂着种种的隐形贿赂。如公关公司运作的企业想上市,当时了解到一条重要消息。一位官员的亲属喜欢“两票”,一个是球票,一个是邮票。于是从事公关的人就给买了一年在某赛区的贵宾球票,价值达到50多万。这位亲属还喜欢一张价值20万元的邮票,他们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就买了,与这位亲属的一张普通邮票进行交换。知情人士透露,邮票和球票作为公关之礼现在还大量存在,尤其是两张市场价值不同的邮票交换,检察机关也无法认定其行贿受贿行为。

地下财经公司的种种非法行为使得正常财经公关的公司名声也遭到了诟病。一家著名财经公关公司的人士就坦言,“现在公关公司在市场上认知度不高,一方面是财经公关还不被认同,另一方面是从事违规活动的‘公关公司’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危害” 。

如何捂住财经公关的黑洞

可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财经公关的不规范,只是中国证券市场中诸多问题当中的一个链条,有分析人士指出,“财经公关应该是伴随着市场化发行而产生的一种行业,在这种定价发行的环境中其实并不应该有目前的立足之地的”。

现在我国证监会可以说独力主导着市场规则的建立与修订工作,中国股票市场本来就不是由市场说了算的“市场市”,只要证监会掌握着调节市场供需平衡的主动权,那么无论是公司上市,还是股票发行节奏安排,最终都要由证监会(政府)拍板。如果上市公司利益的分配和配置最终由权力来决定,那么权力就会带来审批、审批必然带来寻租、寻租就会带来严重的腐败行为。

即便是体制相对完善了,也完全有可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2003年发审制度改革之前,发审委委员名单不公开,投票采取不记名方式,这固然是证监会为了封堵“攻关”而采取的措施。于是买卖发审委名单成为大赚快钱的生意。据了解,一份发审委名单竟被地下财经公关卖到50万元的天价。现在发审委委员的名单公开,难道就没有人去“攻”他们的“关”吗?只要发审委委员能最终决定企业是否上市,只要发审委委员不用为他们的行为负责,公不公开名单都是一样的。这实在是中国证券市场无奈之痛楚,也为地下财经公关提供了生生不息的环境。

对于如何捂住地下财经公关黑洞,业界的意见颇多,可谓见仁见智。现在很多行内人士都认为,首先要改进发审制度。对于改进现行发审委制度的途径,有人建议可以考虑从制度上继续加强发审委相对于证监会的独立性,使得权力能够真正的分散,降低每一个个体的寻租机会。还有人建议可以适当增加其他的制约途径。比如,在拟发行上市的公司“上会”之前,设立一个社会公示期,公开接受广大投资者的监督和举报;以及考虑如何让证券交易所,以及券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作为制约的力量更多地参与进来。“只要制度完善了,人换了也没关系。”某发审委员也坦诚地说。同时,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股票市场的腐败是一连串事件,如果股票市场还是定位于为国企融资而不是保护投资者,如果企业还是能够高溢价发行股票,如果企业造假只是受到公开谴责和罚款几十万元了事,如果中介机构不必为替企业造假或审查不力而耽心倒闭,地下财经公关之类的黑幕就会永远存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也永远是一个投机性的市场。

品牌关键词:            

 [品牌日报]

1、凡本网注明“世界经理人”或者“bet5365首页”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世界经理人”或者“bet5365首页”,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作品,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始出处单位及原作者所有,本网不承担此稿侵权责任。
3、欢迎各类型媒体积极与本站联络,互相签订转载协议。
4、如著作人对本网刊载内容、版权有异议,请于知道并能够知道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本网积极配合处理,否则视为作者自动放弃相关权利。
5、联系我们:contact@icxo.com;投稿邮箱:article@icxo.com,欢迎赐稿。
相关阅读
 中国私营企业公关支出惊人
 国际化之痛 中国公关公司下十年猜想
栏目导航
更多精彩,请访问bet5365首页(www.dglianan.com)首页  
邮件订阅: